发布时间:2024-11-10 06:30:05 来源: sp20241110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一排排火红的灯笼整齐地挂在河南安阳内黄县道路两旁,随风摇曳,竞相媲美。
“灯笼好看,制作却不容易。一个成品灯笼需要经过5道至6道工序。”说起自己的老本行,灯笼作坊负责人秦艳闯打开了话匣子,每到年底,村里的红灯笼就迎来销售旺季。“特别是腊八以后,订单量开始大幅增加,每天都有外地客户联系订购。”
内黄县宋村乡车固村刚刚制作出的手工灯笼。刘肖坤摄
制龙骨、套灯笼、粘条、印字、晾干……在内黄县宋村乡车固村手工灯笼制作车间,工人王红霞正和20余位村民正忙得热火朝天。
“像我一样的熟练工人已经越来越多,春节前订单多,大家多劳多得,每人平均一天能挣100多元。”王红霞一边麻利地给灯笼印字一边介绍,现在灯笼产业让“农闲”变“农忙”,为大家的家庭收入增加了新渠道。
随着灯笼制作产业的兴起,车固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灯笼村”,加工灯笼在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也照亮了当地群众的“增收路”。
灯笼产业做大做强,不但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保证“质”的底气,这股底气就来自像张四清一样的灯笼画“守”艺人。
张四清,作为从事制作灯笼画的第三代传人,十几岁就开始学习制作灯笼画。工作室里满满当当的灯笼制作工具和材料,透出这位“守”艺人对灯笼画艺术的痴迷。
“传统非遗文化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爱,木版灯笼画制作出的手工灯笼销路越来越好,家庭收入也水涨船高。”张四清笑着说,看到非遗文化大有发展前景,现在大学美术专业毕业的女儿已决心“接班”,将灯笼画艺术传承发扬下去。“年轻人脑子灵,见识广,更懂得把新鲜元素融入到传统制作里去,让灯笼画技艺走出去。”
夜幕降临,灯笼亮起。“红火火的灯笼一挂多喜庆,把整条街都照亮了,也把大家的‘增收路’照得亮堂堂。”秦艳闯说。
(责编:申佳平、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