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长远:如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发布时间:2024-11-02 02:57:08 来源: sp20241102

  罗长远:如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改革开放进行时⑨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8月21日起,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联合推出系列短视频“改革开放进行时——社科专家带你读懂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邀请权威专家对全会精神进行解读。其中,着重讲解全会《决定》里新提出、有变化和反复强调的内容,并结合上海的制度性经验、示范性案例和标志性场景加以系统阐释。今天推出第九集。

  第九集:如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主讲嘉宾:罗长远(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会长)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打破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向前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也一定会以开放的形象和姿态呈现在世界面前。”】

  主持人:罗老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其中意义何在?

  罗长远:从三个方面理解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重要性。

  一是全会明确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中国的现代化是在打破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向前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也一定会以开放的形象和姿态呈现在世界面前。

  二是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为改革提供新的动能和创造新的空间。

  三是在当下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首先,我们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其次在国际上,我们面临全球化放缓带来的冲击,在这样的环境中,中国没有走向贸易保护主义,而是坚持走高水平对外开放之路,这本身就是在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

  “一个定位”和“四项安排”

  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包括“一个定位”和“四项安排”。

  总体定位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参照系是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目标是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四项安排”之一是改革外贸体制,具体包括要注意政策协同,避免政策不一致性。要推动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数字贸易、绿色贸易、服务贸易、离岸贸易等发展,要建设各类贸易平台,包括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全球集散分拨中心、国际物流枢纽中心等。

  “四项安排”之二是改革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体制。我们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要对标一流,要扩大外资市场准入,增加鼓励类,缩减限制类,取消制造业外资限制,推动服务业外资有序扩大。要实现外资国民待遇生命周期全覆盖,还要提升外资和对外投资在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中的作用。

  “四项安排”之三是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包括要促进陆海联动、东西互济,形成全面开放格局。要强调功能分工,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要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

  “四项安排”最后一点是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关键词是“共建”和“高质量”,要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多边合作平台建设,构建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兼顾标志性项目和“小而美”项目。

  上海如何走在前列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上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使命。可以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

  在改革外贸体制、外资利用和对外投资体制方面走在前列;在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和内外贸一体化,巩固东部沿海开放先导地位方面走在前列;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方面走在前列;在促进国内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国际的自由贸易区网络的联动方面走在前列;在促进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经贸往来,缓解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经贸摩擦方面走在前列。

  总的来说,上海要走在高水平对外开放,尤其是制度型开放的前列。

  到新中国成立80周年的时候,我们要完成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要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和只争朝夕的态度来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动能,为改善国际环境创造条件,更好地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