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速成学历”乱象丛生 众多消费者纷纷被“坑”

发布时间:2024-11-09 15:42:29 来源: sp20241109

  当学历成了一些中介机构的生意

  买卖“速成学历”乱象丛生 众多消费者纷纷被“坑”

  调查动机

  近期有留学人员及相关社会人士向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反映,有中介机构在各类“留学”项目的网络宣传中涉及大量与该中心以及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有关的不实言论。

  对此,该中心于近日发表严正声明:中心未与任何中介机构存在合作关系。任何声称“包认证”或“内部渠道认证”的广告均为虚假宣传。个别中介机构声称的“保录取”“保毕业”等广告宣传,与国(境)外正规高校的录取、毕业等相关要求不符,涉嫌欺诈或者误导,请拟申请留学人员提高警惕、防范风险。

  一些求学者为何对上述中介机构深信不疑?中介机构买卖学历乱象又该如何治理?为此,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 本报记者 文丽娟

  □ 本报见习记者 张婉莹

  “首付3万元,让您成为名人校友,上课不考勤,教务老师帮您完成作业论文,保证您顺利毕业,硕博最快3年读完”“3个月助你完成美国硕士课程,获得企业广泛认可的学位证书”“只要几万元,就能上岸××大学读博士”……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在一些社交平台上看到不少“速成学历”的“经验帖”,还有人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是如何成功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学历的。这类看似分享自己成功考学的帖子,其实是一些中介机构的招生手段——他们利用一些海外高校“易录取、好毕业”“学制短”“价格低”的特点,开辟出一条看似“极具性价比”的留学新路径,从帮助“运作”申请、代写学生作业和论文,到学生回国后找工作时做背景提升,提供完整的“一站式”服务。

  受访专家认为,瞄准部分受众对于高学历的追求,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推出“速成学历”付费服务项目,当学历变成了中介机构的生意,相关乱象接踵而至,在实践中可能存在虚假宣传、合同违约、学历造假等多重问题。治理相关乱象,要从学历授予、认证、市场监管等多方面入手,避免消费者被鱼龙混杂的中介机构“迷了眼”。

  中介机构夸下海口

  称交了钱肯定拿证

  “我高中时学习成绩不太好,没能上一个好大学一直是我的遗憾,平时羞于跟别人谈起自己的大学毕业院校。”来自湖北的岳女士说,这已经成了她的一块心病。所以在今年年初偶然刷到一条中介机构宣传“在线读研”的帖子时,她没怎么犹豫就决定报考。

  “当时机构根据我的情况,推荐了两条路,一是出国留学,二是在线读研。”岳女士说,考虑到在线读研可以不用出国,费用也更低些,于是花了6万多元报了名。学校是某海外高校,学时共计一年半,包括10门课程、30个学分,都是线上授课,按时交作业和论文即可获得硕士学历。“机构承诺会有老师帮助完成作业,毕业后可帮助做WES(世界教育服务)认证,国内企业都能认可。”

  记者采访发现,像岳女士这样寄希望于花钱买学历的人不在少数。多名受访者认为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中,学历往往被视为求职者能力的直接体现,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会明确要求应聘者具备一定的学历背景,这促使一部分人对学历提升有着急迫的需求。

  从调查情况来看,因为部分海外学历获取门槛相对低、速度快,在社会上也具有一定认可度,不少人愿意花费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学费”进行学历提升。多家中介机构趁机而动,推出“学历提升”“学历速成”服务。

  记者在社交平台检索发现,不少中介机构以分享经验的形式宣传“学历速成”服务。并且只要点击过一条相关内容的帖子,平台就会不断推送类似内容,如“2年制本科,全程学费2180元,无需到校得学历”“3天就能拿下online硕士”等。不少机构在宣传时夸下海口,比岳女士“一年半线上读研拿证”还“诱人”的承诺不在少数,从报名、考试、写论文再到毕业求职,“全包式服务”,仿佛求学者什么都不用做,交了钱就万事大吉。

  “只要报名交费,有前置学历,能听懂基本的英语句子,我们就能保证成功申请英国××大学并顺利毕业。”当记者以提升学历为由向上海某中介机构咨询时,对方这样回复道,“硕士1年就能毕业,硕博连读最快3年。”

  记者提出自己学习成绩不佳,担心论文无法通过时,该机构工作人员承诺,“可以多花2万元报VIP班,没有考勤,全程有老师帮助你完成作业和论文,保证你能够毕业”。

  在与北京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沟通时,记者咨询后表示“再考虑一下”,对方立即回复:“不用再犹豫了,我们机构能保证您线上就能拿海外一流大学的学历,毕业绝对没问题。从我们机构毕业的学员已经上万人了,许多人因为我们机构提供的海外学历实现升职加薪,还给我们送锦旗呢。”

  在记者采访的多家学历提升机构中,对方均称可以做WES文凭认证,和学信网互通。记者就此类认证咨询了数家企业的HR(人力资源),他们一致表示,“只予承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这一种,其他方式我们无法确认真假”。

  除了销售海外“速成学历”,一些中介机构的业务范围还包括国内求学市场。

  有机构宣称,“只要钱到位,无需上课,考试的时候会提前给押题,能押到85%的题目”“即使没有中专毕业证,也能通过我们机构从中专学历提升到985、211、‘双一流’的非全日制高校”。

  来自河南郑州的陈先生就曾在一家机构购买过相关服务。他是大专学历,在某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机构任职。为了打通晋升渠道,他准备考取该职业资格证书,但此类证书的报考条件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看到某机构的“学历速成”广告后,他花3000元买了一个“升本包过套餐”。

  “他们说可以帮忙刷课,老师会给押题资料,看一看基本就能通过,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最后考试的题目从来没见过。”陈先生吐槽道。

  学历到手求职不认

  中介机构涉嫌欺诈

  除了就业机会,一些人购买学历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同感。

  来自河北沧州的刘先生花17万元报名了一年制海外硕士,“我是一名英语培训机构的授课老师,在我们这个行业,对老师学历的要求普遍比较高,但我平时工作比较忙,就希望自己能尽快取得一个更好的学历,为未来的职业发展铺路”。

  但通过中介机构购买学历,真能让人得偿所愿吗?

  刘先生直言,其花高价获得的学历无法做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在跳槽过程中他发现,国内许多企业和单位都不认可这一学历。

  记者在某第三方投诉平台以“学历”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截至目前,相关投诉达4万余条,其中多数纠纷为“虚假宣传”“拒绝退款”。涉及“海外学历”这一关键词的投诉中,主要纠纷包括:教育培训机构将非学历教育包装为学历教育,学员无法通过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的认可,销售中存在误导欺诈行为,机构拒不退款等。

  一名消费者反映其被中介机构“坑”了:其与中介机构签订服务协议,且在协议中写明“甲方确保学员报读的时候,所报院校在涉外监管网或者中国留学网可查。不管是报考中外合办在职MBA(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还是国际独立办学在职MBA,顺利毕业后,都可以获得国外的硕士学位证书,证书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认证之后使用效力等同于国内研究生学历学位双证”。然而,其后续在涉外监管网查询不到所读学校,学历也不能在中国留学网认证。对方所提及的“海牙认证”,在求职时并不被认可。

  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主任葛友山指出,根据民法典规定,中介机构上述行为可能构成欺诈,如果学员证明机构故意隐瞒或虚假宣传,导致其误以为所获得的证书能被普遍认可而受到损失,可通过民事途径请求撤销合同,返还已支付的款项,并可以请求赔偿损失。“当存在机构仅提供学位证书而无学历证书,且该证书不被普遍认可时,学员应及时请求撤销合同并追讨已支付的学费。若机构的宣传具有误导性,且无法认证的学位影响到学员的职业规划和经济利益,学员也可主张损害赔偿。”

  违背教育基本目的

  合同或被认定无效

  对于一些机构宣称能帮助学生“代为完成学业”的合同,葛友山认为,此举违背教育的基本目的和社会公共利益,这种合同很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的《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校外培训从业人员不得通过各种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如果学历提升机构存在不按照正常出勤完成学习,而通过支付费用享有代完成作业和论文的服务,教育从业者和学员的行为都可能构成造假行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对于培训机构作出的‘保证一年硕士顺利毕业,两年到三年博士顺利毕业’的承诺,应持谨慎和理性态度。‘速成学历’等快速毕业路径往往意味着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深入研究和理解复杂的学术问题,导致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的不足,影响到他们的学术能力和未来的职业发展。”葛友山说,同时这种承诺可能使得培训机构面临多方面的法律风险,包括合同违约、涉嫌不正当竞争等。一旦培训机构的这类承诺无法实现,消费者可依据相关法律要求培训机构予以赔偿。

  在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王叶刚看来,从取得学位的过程和条件来看,影响学生毕业的因素有很多,如学生能否完成学校培养方案、能否完成毕业论文等。研究生教育需要学生实际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文化功底,若单纯用金钱缴费代替学习过程,不仅有违教育规律,也有违诚信原则和公序良俗,“这种承诺在法律层面站不住脚”。

  “如果培训机构向学员作出这些承诺仅仅是为了招生宣传,诱导学生报名,牟取利益,但实际上根本没有履行承诺的能力,则有可能构成欺诈和虚假宣传,应当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王叶刚说。

  严格学历认证审查

  完善学位授予制度

  自2021年9月以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陆续发布了五个批次涉及32所国外高校或其学历教育项目的审查公告。将于2025年1月起施行的学位法明确要求,“对境外教育机构颁发的学位证书的承认,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受访专家指出,买卖“速成学历”乱象扰乱教育秩序,破坏教育公平,损害官方认证机构公信力,亟待加强治理。

  王叶刚认为,首先要完善学位授予制度。在授予学位时加大审核力度,严格核查学生学位申请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一旦发现伪造申请资料等现象,应当严肃处理。在学位授予环节,教育部门要把握好最后一道关卡,确保学位、学历证书的合法性。

  “其次要完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法。针对培训机构的欺诈和虚假宣传行为,应当在现有法律规范体系内进一步细化规定培训机构的法律责任,增强行为人违法成本,维护教育体系的公信力。同时也要鼓励公众对违规的培训机构勇于举报,以便及时打击,迫使其无法在市场上立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王叶刚说。

  “要从源头上把关,官方认证机构继续加大认证审查力度,结合多项辅助材料评判。同时设立渠道,在用人单位对某项学历有所疑问时,教育主管部门需积极配合审查鉴定,畅通反馈渠道。”葛友山说,还要加强认证院校质量把关,从严把握互认院校质量,及时更新院校名单。严格执行审批程序,以确保培训机构符合资质要求,从而预防无资质机构的出现。不同类型的培训机构应向对应的政府部门申请审批,进行分类管理有助于精确监管。

  “在对培训机构的监管中,可调动教育、市场监管、民政等多部门的力量,形成协同作用。比如说,市场监管部门在虚假宣传、超范围经营等方面加大执法力度;教育部门在教育质量和教师资质方面加强审核,以更全面地保证学历培训市场的健康发展。”葛友山说。

  葛友山建议,监管机构应通过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加强审批和日常监管、完善信息公开及投诉渠道,强化对培训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以保障教学质量和维护学生及家长的合法权益。对存在造假和欺诈行为的机构进行处罚,可由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对于违反规定取得学位的学生可撤销其学位。(法治日报法治经纬)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