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诉前(法治头条·深化改革一线探访④)

发布时间:2024-08-24 14:18:52 来源: sp20240824

  图①:黄埔法院法官就一起劳动争议案件向劳动者释法说理。   图②:黄埔法院开庭审理一起继承纠纷案件。   图③:黄埔法院干警在诉讼服务中心接待群众。   以上图片均为张佳敏摄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辖区内民营企业众多、高新企业集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大量矛盾纠纷涌入司法后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法治护航。黄埔区人民法院院长杨铭介绍,面对案件数量递增态势,近年来,黄埔法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大格局,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启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地图”系列项目,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诉前。

  从依靠经验到数据驱动——

  为街镇提供“精准画像”

  来到黄埔法院,研究室主任向阳将一摞各街镇生效判决实证分析报告一字摆开。

  “这是‘法治地图’第一阶段的成果,我们从3万多件司法案件中抓取、提炼案件共性,建立涵盖劳动争议、买卖合同、民间借贷等不同模块的司法数据分析模型,绘制了1份立足全区整体情况的总报告和17份以各街镇为单元的分报告。”向阳说。

  黄埔区下辖17个街镇,每个片区人口数量、发展情况不同,面临的风险点各异。“法治地图”对各街镇司法案件进行深入梳理、量化分析和类案研判,通过司法数据客观反映各街镇的法治状况。

  当这份“法治地图”送到黄埔区联和街道时,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石海宽既意外又惊喜。“意外的是法院主动服务,送法上门;惊喜的是这份‘法治地图’不仅根据辖区矛盾纠纷特点提供‘精准画像’,还附加了司法建议,给街道提供参考。”石海宽说,“有了‘法治地图’后,我们街道是尝到‘甜头’了。”

  联和街道辖区5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上,有着2.6万多家企业,其中上千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此聚集,形成多个产业集群。经济活动的高度活跃,也带来矛盾纠纷增多。其中,汽车租赁合同纠纷明显增多,成为排名靠前的易发多发纠纷,给社会治理带来挑战。

  “法治地图”针对易发多发纠纷做了司法数据统计,包括案件趋势、诉争焦点等,让街道对相关案件类型的发展趋势、案件特点一目了然。通过这份“指引”,联和街道发现大部分的车辆租赁合同纠纷来自同一家汽车租赁公司,于是与公司积极沟通,研究解决方案。

  在司法建议、街道督促的双重作用下,发生在联和街道的汽车租赁合同纠纷有了明显改善,2023年受理数较2022年同比下降74.73%。

  “结合云端数据与街镇实际情况‘对症下药’,为社会风险防范化解提供可行性司法建议,实现基层法治风险隐患识别、调研、处理各环节无缝衔接。”杨铭介绍,黄埔法院重视司法案例研判,建立街镇基层治理风险“负面清单”,组织法院干警队伍下沉基层,对多发性、涉民生、涉众型矛盾纠纷开展深入调研,同时,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努力达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去年,黄埔法院立案庭接到一个案子,某物业公司因业主拖欠物业费提起诉讼。拖欠的业主有100多名,有的尚未入住、有的故意拖欠。立案庭庭长刘波介绍,法官就其中12名业主拖欠物业费的案件进行诉前调解,通过强化释法明理,阐明诉前调解“低成本、高效率、不伤和气”,促成其中1名业主达成及时付款和解协议,同时推动剩余11件案件参照这个案子全部达成类似协议,12件案件均得到化解,促成100多名业主及时结清欠款。

  从末端治理到前端预防——

  为企业提供“法治体检”

  “原告,你们主要担心被告再次反悔,如果法院在双方调解协议的基础上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是不是可以放心些?”

  “被告,虽然你们面临资金周转压力,但账户被冻结对经营影响更大。这次调解不仅要表诚意,更要有计划地付诸实际行动。”

  …………

  历时35天,经过多次开展背对背调解,黄埔法院法官石妍成功调解了一起涉7份买卖合同、约5000万元的纠纷,连带化解了后续可能产生的执行难题。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黄埔法院积极促进涉企纠纷多元化解,让企业减负脱困,以法治之力保障企业活力。

  一般生产经营领域法律风险防控提示、企业内部治理领域法律风险防控提示……为了更好地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黄埔法院把“法治地图”第二阶段的重点放在涉企纠纷上,不仅详细分析经营中的法律风险,更为企业提供化解风险的法律建议。

  “在企业风险预防方面很有参考价值”“问题很精准、建议很管用”……去年底,黄埔法院召开企业法治体检报告发布会暨法治化营商环境座谈会,企业代表给予肯定。

  “今年上半年新收涉企纠纷7320件,较去年同期减少15.39%。”杨铭介绍,黄埔法院通过分析近7万件审判执行案例中的企业高频涉诉类型,从人员管理、风险防控、纠纷化解等维度,在企业生命全周期框架内,对知识产权保护、合同审查、规章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高法律风险和一般风险防范举措进行详细说明,并结合涉企纠纷的共性规律,对涉企纠纷风险问题发出预警提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发生,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我们希望通过深入交流,了解你们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我们也会从司法层面提供防范风险的意见建议。”日前,黄埔法院法官带着一份企业法治体检报告来到辖区某公司,点对点帮助企业防控法律风险。

  该公司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无线通信与信息解决方案的企业,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以来公司不时有纠纷进入法院,2018年至2023年在黄埔法院涉诉18件,给公司运营带来困扰。

  “法院给出风险提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操性。这些来自现实案源、由法院提炼后的建议帮助我们提前做好风险防范,也让更多员工对法律风险认识从‘救火’层面提高到‘防火’层面。”公司法务总监刘瑾说,今年以来,公司还没有案件进入黄埔法院。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一直是吸引全球投资的热门目的地。面对辖区众多外资企业,黄埔法院重视对中外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平等保护,帮助外资企业深入了解中国法律,增强在当地发展的归属感、安全感。

  前段时间,穗港智造合作区港澳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收到某外资企业的“体检”求助。为积极回应企业法律需求,黄埔法院开发区人民法庭联合黄埔区司法局夏港司法所、穗港智造合作区管委会等相关单位,主动走访该外资企业,指出各项法律风险并提出意见建议,切实帮助企业应对问题、解决问题。

  从单打独斗到多元解纷——

  为群众提供“智慧司法”

  走进坐落于黄埔区水西路12号的黄埔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大厅环境敞亮、干净整洁,从导访台到服务窗口,再到品牌调解室、功能中心、专调委等,各项业务分区明晰。中心为群众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不用再多地跑、多地问、多地等。

  自从2021年6月中心揭牌,黄埔法院便率先入驻,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立案登记、诉调对接等一揽子法律服务。

  “感谢调解员和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帮我们拿回了工资。”外来务工人员李某说,此前,在黄埔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的协同联动下,60多名农民工不到72个小时就拿回了被拖欠的380万元工资。

  一直以来,黄埔法院注重依据当事人的调解意愿,锚定当事人调解过程中面临的难点、痛点问题,推动双方当事人“心平气和解矛盾,规规矩矩去履行”。

  除了凝聚各方调解力量,致力于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黄埔法院还注重信息化建设,发挥“智治”支撑作用,让司法服务触手可及。

  “网上就能调解,立马司法确认,真是方便高效!”在黄埔法院诉调对接工作室内,特邀调解员姚建华通过在线纠纷多元化解平台,远程调解了一起机动车事故责任纠纷,原告邓某发出感叹。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去年7月,黄埔法院研发“埔法善治e平台”微信小程序,整合优化了调解员、网格员、社会治理基层工作者等解纷服务资源,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掌上办、随时办。

  “只要点开小程序就能掌握所有案件信息,简易案件直接在线上就调解了。当事人和调解员的说法都摆出来,法官可以给予专业释法,这样当事人就从法律上对结果有了基本判断。”刘波一边演示,一边介绍,平台上线仅4个月时间就成功化解了诉前案件1.5万余件,诉前调解成功率65.33%,超43%的民商事纠纷化解在诉前。

  “政法委指导、法院搭台、各部门唱戏,矛盾纠纷相当于进入一个层层化解的漏斗,最后少量疑难复杂案件由法院以裁判的方式解决。”杨铭把“埔法善治e平台”比喻成移动的“微法庭”,让司法服务更广覆盖、更加便捷。

  “群众到法院不是为了走司法程序,而是奔着解决问题来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从源头上化解矛盾,这就是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职责所在。”杨铭说,黄埔法院目前正在开展“法治地图”第三阶段项目,把关注重心由诉讼后端的生效判决前移至立案之初,对进入诉讼程序的批量案件、重点和敏感案件进行专业化法律分析,及时向有关部门或单位提供建设性意见,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的实际功效,站好发现问题的“前哨”,推进司法数字优势快速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版式设计:沈亦伶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2日 19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