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金融改革红利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

发布时间:2024-11-02 03:56:03 来源: sp20241102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深度观察)

  ——金融改革红利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积极探索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不断推进金融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

  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到加强系统协同改革推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再到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蹄疾步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金融改革取得了哪些新成效,如何把新的改革部署落细落实?记者走进工厂车间、田间地头,采访相关经营主体和行业专家,探寻金融改革红利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的生动故事。

  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带动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7月22日,当月LPR公布,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较上一期下降10个基点。7月26日,浙江昌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朱明辉就拿到了新利率下天台农商银行发放的300万元贷款:“每年能帮我们节省资金成本2.25万元。”

  朱明辉介绍,公司正在研发促进粉末涂料绿色化的助剂,研发投入大,面临资金周转困难。今年6月,天台农商银行在走访企业过程中了解到昌明新材料的资金需求,为公司制定了专属的金融方案,但就利率问题还需进一步洽谈。

  “希望拿到更低的利率,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朱明辉说,7月22日当天,天台农商银行就第一时间联系公司,快速开展贷前调查,并开通授信、审批绿色通道,不到4个工作日贷款到位,及时助力企业研发。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LPR改革不断深化,推动市场利率变化更快传导至经营主体。截至今年6月末,浙江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9%,利率较年初下降0.4个百分点。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领域最核心的改革之一。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能够更好发挥利率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不再对金融机构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实现了利率管制的基本放开。为了进一步推进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LPR作为各银行新发放贷款定价的主要参考,LPR由多家银行根据最优惠客户利率组团报价所得,充分反映市场供求情况。

  “贷款定价锚由贷款基准利率转变为LPR,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改革后,贷款利率隐性下限被打破,LPR及时反映了市场利率下降的趋势性变化,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明显下行。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LPR改革以来,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累计下行90个和100个基点。LPR改革后至2024年6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累计下降167个基点至3.63%,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累计下降208个基点至3.45%。

  贷款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存款利率市场化程度也不断提高。202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指导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利率自律机制成员参考市场利率变化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主要金融机构先后5次主动下调存款利率,中长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幅度更大,存款利率市场化程度显著提升。”董希淼表示,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增强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和可持续性。

  “推动存贷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引导融资成本持续下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督促LPR报价行继续提高报价质量,巩固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下降的成效。

  加强系统协同改革,推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建设金融强国,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业加强系统协同改革,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增添动力。

  ——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健全。

  “金融服务送上门来了。”广东省广州市钟落潭镇龙岗村果度农场负责人曾艺敏最近拿到了广州白云民泰村镇银行的300万元贷款,购买肥料及果树的资金有了着落。

  果度农场里,黄皮、荔枝、龙眼等水果相继成熟,前来采摘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旺季供不应求。”曾艺敏想扩大经营,但前期投入已超千万元,再扩张资金缺口不小。这时,正在走访的广州白云民泰村镇银行钟落潭支行业务经理了解到曾艺敏的资金需求,经过实地调查后马上为其定制了金融服务方案,不到3天就发放了贷款。

  “实现快速批贷,不仅靠金融科技提升风控水平,还要依靠进村入户、主动问需。”广州白云民泰村镇银行总行行长宋海跃介绍,依靠贴近乡村的优势,坚持支农支小的定位,广州白云民泰村镇银行通过在白云区19个行政村设立“百千万工程”金融服务站,工作人员走访农户590余户,将银行“窗口”送到企业、村民“门口”,将一家一户的资金需求、信用状况转化为一个个金融服务的精准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的定位和功能,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坚守宗旨、回归本源,找准定位、优势互补。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不断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中小金融机构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政策性金融聚焦服务国家战略,主要做商业性金融干不了、干不好的业务;保险机构不断拓展和丰富保险保障的内涵和外延,充分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完善金融机构的定位,要始终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目标,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金融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金融机构功能,引导金融机构牢固树立正确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平衡好功能性与营利性的关系。”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表示。

  ——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持续优化。

  “联系‘养老管家’,不到两小时,康复师就上门了。”近日,北京居民杨淑荣体验到了居家养老的便利。今年,杨淑荣投保了平安人寿保险,并由此享受到了“保险+居家养老”的服务新模式。查看症状、监测评估、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方案……康复师一系列专业操作过后,杨淑荣下单了康复套餐,定期预约康复师上门服务。

  “一方面丰富面向中老年客群的保险产品,另一方面探索‘保险+’模式,从提供单一保险产品到同步供给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养老服务。”平安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铮表示,深化产品和服务体系改革,才能更好贯彻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保险产品和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推动保险业更好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为1.64亿户次农户提供保险保障,大病保险覆盖人群达到12亿人,保险业积累的养老准备金超过6万亿元、长期健康保险责任准备金超过2万亿元。

  我国金融业已形成了覆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期货等种类齐全、竞争充分的金融体系。不只在保险业,各个金融领域产品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满足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银行业扩大新市民金融服务供给,推出一系列专属信贷产品支持新市民就业创业;期货品种注册制全面落地,期货品种不断“上新”,130多个品种全面覆盖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金融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公募基金行业有序开展费率机制改革,持续降低服务成本……

  此外,存款贷款、支付清算、理财投资、信息查询等基础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普惠性持续走在世界前列。

  ——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加快构建。

  智能电动两轮车、全地形车、智能割草机器人产品畅销,带动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超过50%……近日,九号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半年报业绩亮眼。“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3.49亿元,同比增长超18%,我们将机器人、人工智能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用于两轮车等产品,更为智能化的产品备受市场青睐。”九号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持续的科技创新是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在科创板上市后,更多资金支持、更好营商环境让企业能够更加心无旁骛地搞创新、抓经营。

  科创板更为包容和多元化的上市标准下,带着红筹企业、上市时未盈利、双重股权结构多重属性的九号公司顺利登陆科创板,在资本市场支持下更好激发创新活力。今年是科创板成立5周年,像九号公司一样,一批在原有制度下无法登陆A股市场的“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添能蓄力。截至今年5月底,已有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表决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20家采用第五套标准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先后设立科创板和北交所、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党的十八大以来,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助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截至2023年末,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1.43万亿元,同比增长7.5%;2023年末,债券市场余额158万亿元,同比增长9.1%,稳定成为实体经济融资的第二大渠道。

  “各市场之间彼此互相联系、互为支撑,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力点。”董希淼表示,下一步应继续深化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持续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尤其要大力发展服务于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股权融资市场。

  建立健全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各项金融改革协同发力、形成合力,向着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这一目标不断迈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加快书写金融“五篇大文章”

  河水清澈、草木茂盛,走进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河道两岸绿意葱茏。如今,这片绿意正在加快向沿岸企业延展。

  拆除模板、基坑回填、设备验收……位于河道南岸的浙江富钢集团有限公司内,一条绿色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地搭建。“这条特殊合金钢材产线已基本完成主体设备施工,投产后不仅能提升产品质量和产能,而且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000多吨,减排二氧化碳8000多吨。”富钢集团工程部部长张钟奕介绍,绿色产线得到了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持,湖州银行的2亿元绿色贷款让企业加快碳减排技术改造的脚步。

  “含绿量就是含金量,我们通过ESG评级体系、碳效评价模型评定该产线改造项目的含绿量,让绿色金融更精准地滴灌节能减排项目。”湖州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方锋杰说,这一项目贷款运用了碳减排支持工具,通过优惠利率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200万元。

  “碳减排支持工具为我们发展绿色金融增添动力。”方锋杰介绍,去年,随着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延续和扩围,湖州银行被纳入政策实施范围,激励银行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制度体系以及产品服务。截至目前,湖州银行已利用碳减排支持工具的低成本资金发放碳减排贷款超20亿元,带动碳减排超过12万吨。

  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国人民银行创设的引导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倾斜的重要激励机制。去年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此提供了有力抓手。

  “为了激励金融机构更快优化信贷结构,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创新业务,在原有再贷款的基础上,以优惠利率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设立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金融机构优化产品和服务提供激励,为金融机构短期可能增加的一些经营成本给予一定补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从运行机制看,部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采用“先贷后借”模式,即先由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选择、自担风险,向企业发放符合要求的贷款,然后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商业银行的申请和实际贷款情况,发放再贷款。“不仅有利于精准滴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实施过程中设计的‘先贷后借’机制还缩短了货币政策传导链条,使结构性信贷资金直达实体经济,提高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董希淼表示。

  新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向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重点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持续支持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支农、支小再贷款持续引导扩大涉农信贷投放和小微、民营企业贷款投放,并降低融资成本……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不断完善。截至今年3月末,经过整合优化,共10项工具存续,工具总量达7.5万亿元,约占中国人民银行总资产的17%,支持领域实现了对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基本覆盖。

  激励约束工具配套逐步完善,顶层设计也不断优化。今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信贷市场司,牵头推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同时牵头制定《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等,推动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制度设计更加健全,政策框架更加牢固。

  机制发力,政策给力,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融资结构,为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增添活力,不断创新和丰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践。

  科技金融助力科技创新动能更强。过去5年,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年均保持30%以上的增速,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从14%提升至47%,科创票据累计发行超过8000亿元。

  绿色金融带动节能减排效率更高。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4.76万亿元,同比增长28.5%。绿色债券累计发行3.71万亿元。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1.1万亿元,带动年度碳减排量近2亿吨。

  普惠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领域力度更大。截至今年6月末,本外币民营经济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1%;截至7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6%。

  养老金融促进养老服务供给更足。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支持范围扩大至公益型、普惠型养老机构运营,居家社区养老体系建设等。

  数字金融赋能金融服务质效更优。截至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指导金融机构运用科技手段累计推出280余项惠民利企创新应用,在赋能乡村全面振兴、防控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拓展至17个省份,基于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预付资金管理、供应链金融、小微企业服务等产品层出不穷。

  “过去5年,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年均增速大幅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表示,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加强与行业管理部门协同合作,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持的力度、可持续性和专业化水平,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制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总体方案,细化政策举措,强化正向激励,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本报记者 赵展慧)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6日 18 版)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