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2 06:59:33 来源: sp20241102
价值观是企业的软实力,也是发展的硬道理。
文 | 王言虎
近来,百度副总裁璩静(已离职)因为自己的一系列“霸总”言论,引发大量关注与争议。她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表的争议言论,也在随后几天持续高居热搜榜。
身为百度公关“一号位”,璩静这番充满“狼性”的言论令人大跌眼镜。坦白讲,基于不同利益诉求与现实复杂语境,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存在张力是正常的。但璩静的言论暴露了一个企业管理者冷漠而功利的价值观。基于其百度高管的身份与这番言论的倨傲姿态,引发负面舆情并不意外。
一般而言,公关的态度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基本认知;反过来,公关的价值观也会被认为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作为百度价值观的重要输出窗口,璩静此番无疑犯了大忌,也拉低了企业形象分值。
此次翻车事件,或源于当下一些企业严重的形象输出焦虑。媒体报道显示,此次舆情危机前,璩静曾在百度公关部内推进“短视频项目”,要求公关部自她以下全员开通短视频自媒体账号。此后,璩静还交费5980元,向流量操盘公司取经。
应当说,随着舆论场传播情势与传播结构的变化,企业形象经营的成本也越来越高。自建流量渠道、打造自我IP,就成了一些企业管理层的选择。此前,雷军等企业家在个人形象经营上的成功,也给了后来者在这一“赛道”的想象空间。
然而,打造个人IP、输出企业形象,也不能偏离常识常情与常理,必须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
细究此次争议言论事件,当事人几乎将公司利益与员工利益全然割裂,似乎多顾及一分家庭,就会减少一分对公司的投入。在其逻辑中,二者是非此即彼、泾渭分明的关系,缺乏起码的同理心与人情味儿。
任何一家企业都有形象输出诉求,社交媒体时代,一些企业也普遍面临“流量焦虑”。但输出企业形象,不能剑走偏锋,更不能走火入魔。璩静此次在个人社交账号发表的争议言论,就表现得太功利、太心急,最终遭到了反噬。
应当明白,靠企业形象输出赋能的前提,是这家企业拥有良好的“内容素材”。这来源于企业良好的经营局面、积极向上的企业家精神、对员工的良好关怀以及对社会治理的贡献等。
价值观是企业的软实力,也是发展的硬道理。很难想象,一个姿态傲慢、手段强硬、对员工缺乏基本人情味儿的管理者,能够为公司带来多大的形象增值。
当然,璩静此番言论是在其个人账号上发布的,未必代表百度公司的价值观。事后,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内部沟通会上也强调,“优秀员工才代表真实的百度”,舆论不必将璩静的个人言论与百度的企业文化直接画等号。
但是,如此级别的高管如此公开发言,必然会对企业形象产生冲击,也必然令公众对相关企业的价值观产生怀疑。这也足以为企业文化与价值观建设提个醒。
一方面,在“打工人”权利意识觉醒、愈发渴求平等的劳资关系背景下,一些企业应该与那种高高在上的管理姿态彻底割席,必须以平视柔性的管理模式与员工相处。
企业应当明白,和谐共生的雇佣关系,不仅不会损害企业利益,还会激发员工潜力,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这实质上也是在构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
另一方面,企业对外形象输出必须“三观正”,学会倾听与共情,更不能偏离社会主流认知。无论企业规模有多大,管理人员职级有多高,都必须正确感知这个世界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多接地气,才能不脱轨。
互联网科技公司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创造财富、改变社会的使命与愿景为人所称道。体现在互联网企业内部管理上,也一直呈现出灵活、开放、平等、包容的现代化模式。尽管眼下增长承压,但正确的企业文化不能变,更要避免日常管理走向简单粗暴的一面。
管理学家德鲁克有句名言,“企业不是为它们自身而存在,而是为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而存在。企业存在的合理性的评判标准不是企业自身利益,而是社会利益。”社会利益有很多维度,但首先应当包括关心善待自己的员工。
撰稿 / 新京报评论员 王言虎
编辑 / 何睿
校对 / 张彦君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