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2 05:20:11 来源: sp20241102
萧山瓜沥文体中心,见证了一场特别的会面。
10月24日,杭州亚残运会跆拳道比赛上午赛程结束,观众逐渐散去,场馆内恢复平静。但观众席上却依然“坚守”着一排身影,他们是来自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市一福院”)的10位残疾人,等候在此,是为了见一见杭州亚残运会中国代表团跆拳道运动员姚依楠(肢残)。
“在买跆拳道比赛的门票时,我们并不知道姚依楠。直到上午比赛中,我们看着她连赢两场,听旁边观众说起了这位萧山姑娘的励志故事。”市一福院社工科科长何燕说,虽然素不相识,也没有提前联系,但是姚依楠的经历让他们感同身受,所以“都想留下来,特意见一见她”。
同是残疾人的姚依楠,一直在和不公平的命运抗争。2001年,姚依楠出生时,右手臂的臂丛神经被拉断,被诊断为肢体三级残疾。此后,她的右手没有力气、不会活动,只能稍微拿轻一点的东西。
被迫成为“左撇子”后,姚依楠在跌跌撞撞中长大。直到2019年,她踏上了专职训练跆拳道之路。两年后,姚依楠夺得全国第11届残运会跆拳道比赛女子K44—+58KG的冠军。
她对命运的逆转,让这些特殊的“客人”感到热血沸腾。每当赛场上,看似文静、腼腆的姚依楠踢出漂亮的一脚,他们都会不遗余力地喊:“中国队加油!姚依楠加油!”同样喜欢运动的小波,睁大眼睛盯着姚依楠的身影,感叹着:“真想当面问问,她是怎么踢得这么好的。”
很快,这10位特殊客人的到访,吸引了场馆工作人员的注意。在得知心愿后,萧山瓜沥文体中心工作人员立刻联系上了姚依楠——在下午决赛开始前的休息间隙,她与他们终于坐在了一起。
可能是看过新闻,杭杭的提问颇有些专业记者的感觉:“你现在是怎么样的心情?”
姚依楠认真地回答:“今天很多父老乡亲来看比赛,我紧张又激动,希望下午比赛能顺利。”
宋宋的问题最贴心:“平时训练会不会很辛苦?”
姚依楠略微思索一下,抬起自己的脚说:“要拿冠军,必须要先付出很多才能实现。”她告诉这些“新朋友”,跆拳道是主要用脚进行强对抗的运动,日积月累的训练,让她的脚底常常磨出血,也结起与年龄并不相符的老茧。就在3个月前,她的右脚踝关节还受过伤。
“因为受伤,我不敢进攻,总是无法得分。”姚依楠说,赛前她一直在克服这个难题,还好比赛中鼓足勇气,突破了心理防线。
姚依楠的故事,让何燕感触很深。因为这种突破自我的难题,也在考验着市一福院的伙伴们——
杭杭患有先天性脑瘫,每天练习走路,学习诗朗诵,肢体协调和说话能力比以前更强。
宋宋学习架子鼓3年,一开始总是打不准节拍,他特意将一套架子鼓搬到宿舍,除了吃饭、睡觉,都在练习。现在,他是市一福院乐队的骨干成员,并面向公众进行过多场表演。
心灵影响着心灵,逆境的反击往往更具分量。“我喜欢跆拳道,你爱好架子鼓,我们都找到了自己的热爱,那就要全力以赴。”4小时后的决赛现场,姚依楠的“冠军时刻”来临,她拿下了杭州亚残运会跆拳道女子K44-65KG决赛的金牌。
走上领奖台的她,口袋里装着两张市一福院伙伴送的卡片。
一张画的是杭州亚残运会吉祥物“飞飞”,另一张是准备腾空飞舞的“爱心翅膀”,上面是“中国加油”4个字。
姚依楠将卡片小心收藏着,她说下次去看他们时,要唱一首《冠军》。她觉得里面的歌词,就是想与小伙伴们分享的心情:“如果你已生于荒野、就假装自己像个冠军,执着的人终将成为他的冠军”。(潮新闻 记者 丁珊 通讯员 朱红锋 李雪梅 来源:潮新闻)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