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习近平总书记江西之行的文化足迹

发布时间:2024-11-09 19:12:42 来源: sp20241109

视频:第一观察|习近平总书记江西之行的文化足迹 来源:新华社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调研,察看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婺源县千年古村石门自然村。

  这三个地方都具有显著的文化标识。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不久,我们用文化的眼光观察总书记的这次考察,有新的收获。

  (一)水脉连接文脉

  首站,来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总书记曾指出,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

这是6月14日拍摄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长江,一条流动的文化长河,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浩浩荡荡6300余公里,形成了羌藏、滇黔、巴蜀、荆楚、湖湘、赣皖、吴越等各具特色又交融互促的区域文化。

  对良渚古城遗址申遗作出重要指示、考察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总书记一次次深入长江流域,探寻长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

  “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在2020年召开的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为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指明方向——

  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

  此次在江西,总书记了解当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等情况。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不止长江,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都在稳步推进。

  国家文化公园是有形的文化载体,梳理长江文化脉络,以一个个地标、一段段故事、一句句诗词等揭示水脉背后的文明密码,让老百姓走进公园,感受文化气息,唤醒文明意识。

  守护水脉,即意味着延续文脉。“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出发,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长江保护好。”总书记以深沉的文化情怀守护母亲河,就是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看得见、摸得着、能回忆、能讲述的中华文明。

  (二)技艺承载文脉

  第二站,来到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了解陶瓷文化保护传承。

这是近日拍摄的景德镇陶瓷博物馆。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总书记在考察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

  千年窑火从未熄断,陶瓷文化从未中断,这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一个例证,是文化自信的历史依据和现实底气。

  揉泥、拉坯、修坯、彩绘、施釉……陶瓷文化代代传承,离不开能工巧匠的匠心与创新。

  在景德镇,总书记饶有兴趣地了解制瓷技艺流程等,同非遗传承人亲切交流,不时赞赏他们的手上功夫和工匠精神,鼓励他们秉持艺术至上,专心致志传承创新。

  苏绣、苗绣、加牙藏毯……在地方考察调研中,总书记总会同非遗传承人交流,向他们了解手艺祖传几代、工艺的特点、文化的含义等。

  “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表现出的韧性、耐心、定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总书记珍视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和创新基因,激励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薪火不断。

  如今,千年陶瓷文化拥抱“年轻态”和“国际化”,形成文化产业,实现了造福人民生活和文化传承发展的共同繁荣。

  “实现了陶瓷文化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加强创意设计和研发创新”……通过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生生不息的陶瓷文化,不断赋能中国文化新力量、开创对外交流新通道、丰富百姓生活新图景,绽放着恒久的文明光彩。

  (三)乡愁汇聚文脉

  第三站,走进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了解湿地公园生态保护、推进乡村振兴等情况。

这是近日拍摄的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新华社记者 高敬 摄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

  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各具特色的宅院民居、自然朴实的农业景观、耕读传家的祖传家训、邻里守望的乡风民俗……这些中华文化的鲜明标识汇聚在传统村落里。

  石门自然村留存大量的徽派建筑,这里村落、树林中生活着我国独有的鸟类蓝冠噪鹛,家家户户都有朱子家训等,集聚着徽文化、朱子文化、非遗文化等。

  面对热情的村民,总书记亲切地说,希望你们保护好自然生态,把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坚持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把乡村建设得更美丽,让日子越过越开心、越幸福。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传统与现代对接、发展与保护兼顾中,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指引乡土文化的延续振兴、乡愁记忆的永久存储。

  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浩浩荡荡的万里长江、五彩缤纷的陶瓷文化、矗立千年的传统村落……以不同的形式承载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码。

  正如总书记所指出,“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此,才能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策划:霍小光、沈锡权

  监制:张旭东、张晓松、李兴文

  主笔:黄玥、黄浩然

  视频记者:武笛、张侨、饶饶、丁汀、周旋、朱高祥、张嘉琪、牛小溪、苏轶人、吴飞座、孔令杭、杨焱彬、马晓冬、王慰、陈凯茵、余刚、彭菁

  统筹:邱红杰、罗辉、王绚、林晖

  视觉 | 编辑:吴晶晶、张惠慧

  新华社国内部、江西分社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编辑:陈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