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13:31:29 来源: sp20241109
何勇海
李越在一家餐饮培训机构报名参加培训,对方声称培训免费,只收取物料费,但他先后被要求购买烧烤车等物料和教材,花费高达1.6万元。近年来,一些机构以“免学费”“高收益”为诱饵,招揽有创业意愿的人员参加培训,实为“假培训、真骗钱”。某消费者投诉平台搜索信息显示,有关创业培训欺诈学员的投诉多达数千条,投诉内容包括饥饿营销、虚假宣传、诱导消费和包装资质等。(1月15日《工人日报》)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稳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然而,一些创业培训机构利用劳动者急于掌握一技之长的心理,以“免学费”等名目诱导他们参加培训,从中骗取费用。这无异于把创业者当“韭菜”收割,侵犯参加培训者的经济利益和合法权益,而在各地都把创业与就业结合起来,不断优化创业环境的当下,这也涉嫌破坏促进创业的大局,理当为全社会所不容。
对这种“假培训、真骗钱”,相关网络平台必须严格履行拦截义务。据报道,不少上当受骗者在网上看到相关创业培训广告,还有一些培训课程是在网上进行。《广告法》明确,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根据《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平台经营者作为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有义务对利用其信息服务发布的广告内容进行监测、排查。因此,治理创业培训骗局,首先应厘清并压实为培训机构引流的网络信息平台的法律责任,倒逼其加强监管,建立有效的投诉、举报受理和处置机制,设置便捷的投诉举报入口或者公布投诉举报方式,及时受理和处理投诉举报。
要斩断不法机构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引流的链条,仅靠平台自觉拦截是不够的。网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应进一步明晰职责划分和行政管辖权,监督落实网络平台的审查职责,提高平台拦截“假培训、真骗钱”信息不力的失责成本和违法成本。监管机构也应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认真对待每一起投诉举报,做到早发现、早警示、早查处。各相关部门在对待创业培训骗局时,要上升到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高度,要充分认识到,依法遏制创业培训骗局,也是为了打造大众创业的良好环境。
有网友认为,正规创业培训不足,让“李鬼”有了“插足”机会。此说有一定的道理。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源泉,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宏观经济。各地相关部门应加大就业创业培训的力度,优化创业公益指导服务,并加大对政府提供的正规培训渠道的宣传,让公众充分知晓,帮助创业者客观认识自身兴趣、需求、能力特征等,合理选择适合的培训项目。特别是一些小微创业者想要提升创业能力,如果面临“无处学、无人教”的尴尬,也不知自己适合干什么,大约就只能“病急乱投医”了。
要避免被创业培训骗局割“韭菜”,创业者也要擦亮眼睛,切勿轻信“免学费”“创业不赚钱可全额退款”等不切实际的宣传。越是标榜“7天学会”“月入10万”之类低门槛、高回报的项目,对此越要多加警惕,避免上当受骗。如果遇到“假培训、真骗钱”,应在搜集保存相关证据后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无论想习得哪项技能,既要胸怀大局,也要脚踏实地,面向选准的方向“精耕细作”,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景。(北京青年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