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0 01:39:03 来源: sp20241110
中新网 长沙12月26日电 (记者 鲁毅)湖南是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一带一路”的重要腹地。十年来,湖南充分发挥内陆腹地战略支撑作用,扎实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交流合作,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湖南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成果和未来展望(白皮书)》25日正式对外发布,系统梳理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十年的湖南实践。
图为长沙北站货场,中欧班列(长沙)从这里出发,通达30余个国家和地区。万文英 摄互联互通 五大国际贸易通道通达全球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设施互联互通是关键。湖南聚焦中欧班列、岳阳城陵矶江海联运、怀化东盟铁海联运、湘粤非铁海联运、国际航空五大国际物流通道和货运集结中心同步发力,构建起互联互通新格局。
中欧班列(长沙)提质增效,开行量连续4年居第一方阵,连续三年发运量超千列。境外运输线路从3条拓展至15条,通达30余个国家和地区。
岳阳城陵矶江海联运通道,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开通岳阳—东盟国际集装箱接力航线以及至俄罗斯海参崴、香港等直航,城陵矶港成为长江中上游第三个百万标箱港口,与武汉阳逻港、九江港联合打造组合港。
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加快畅通,与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往返非洲的海运航线无缝衔接,首期覆盖非洲11个枢纽海港和20条至非洲内陆的公路和铁路,构建了到非洲国家“端到端”全程物流通道。
怀化东盟铁海联运通道成效显著,“怀化—北部湾港”铁海联运班列、“怀化—万象”中老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开行;2023年,湘鄂赣三省合作中老班列、“湘滇—澜湄线”班列实现首发;前11月,怀化东盟班列共发行390列,同比增长207%。
国际航空通道不断拓展。2023年前11月,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实现货邮吞吐量15.98万吨,同比增加11.3%;累计复航国际(地区)客运航线17条,进出境人员38.9万人次;累计执飞全货运航线7条,实现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5.4万吨。张家界累计复航国际客运航线9条,进出境人员19.3万人次。
“展望未来,湖南将聚焦‘五大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加快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打造中欧班列(长沙)集结中心,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巩固提升长沙区域航空枢纽功能。”湖南省委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蒋俊表示。
2023年6月29日,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开幕。图为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中非客商“携手”前行。记者 崔楠 摄经贸往来全覆盖 对非合作成亮点
十年来,湖南发挥内陆腹地战略支撑作用,扎实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交流合作,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新增国际友城41对,总数达106对,遍布40个国家,其中共建国家占60%,推动湖南国际交流与合作迈上新台阶。
“十年来,湖南与23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实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全覆盖。”湖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郭宁表示,十年来,湖南全力构建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国际经贸投资合作水平持续提升。
数据显示,湖南与共建国家贸易规模持续攀升,10年累计达1.47万亿元人民币,贸易规模由2013年的664.4亿元人民币攀升至2022年的3518.1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20.4%,占外贸总比重由42.6%提升至50.1%。同时,湖南累计新增境外企业1040家,对外实际投资额达126亿美元,总量稳居中国中部第一。
一批合作项目闪耀“一带一路”沿线。老挝“一路两园”项目、坦桑尼亚订单农业项目入选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务实合作成果;塞内加尔竞技摔跤场、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等一批标志性工程项目,让路桥湘军、水电湘军、建筑湘军扬名海外。
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湖南加速推进铁路快速通关、出口“运抵直装”等便利化通关改革,“跨境一锁”和“区港联动”改革启动。十年来,长沙海关累计办理原产地证明74.38万份,签证金额2338.41亿元人民币。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率超95%,审核效率提升至“秒放”。
加速湘企出海,湖南打造“湘企出海+”综合服务平台,建成中国首家专门服务企业国际化运营的综合性公益平台——湖南企业国际化经营服务平台;探索多元融资渠道,成立省“一带一路”产业促进基金,支持省属国有企业“抱团出海”;开展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等。
对非合作成为湖南国际经贸合作新亮点。长沙黄花机场与肯尼亚内罗毕机场开展卫生检疫国际合作,建立首个中非海关卫生检疫合作机制;扩大准入非洲农食产品,湖南相继实现乌干达干辣椒、肯尼亚水产品中国内地首次进口;成功试点对非易货贸易。
立足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两大国家级平台,湖南推动湘非合作不断向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发展。中非经贸博览会累计签约合作项目或合作协议336个,涉及金额533.2亿美元。
2023年4月17日,塞拉利昂患者向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援外医疗工作者送锦旗。南华大学供图共建共享民心相通 树立人文合作新标杆
距离越来越近、经贸合作越来越热,在共建“一带一路”大框架下,湖南与共建国家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文交流合作,共享成果。
共建健康丝绸之路。十年来,湖南发挥医疗资源优势,救治患者近100万人次,开展手术30余万台,承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塞拉利昂中塞友好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津巴布韦帕瑞仁雅塔瓦医院二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项目,成立南部非洲首个中医针灸中心中国—津巴布韦中医针灸中心以及中国—巴基斯坦民族医药研究中心和中医药中心……通过开展项目合作、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推动了双方医疗项目共建和医疗技术共享。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罗辉表示,将深入推进“小而美”民生项目,继续开展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建设项目、中国—津巴布韦血吸虫病防治项目、中国—塞拉利昂妇幼健康技术项目、中国—坦桑尼亚儿科能力建设项目;推动建设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
还有更多领域的“小而美”项目,正“授人以渔”造福当地百姓。
发挥杂交水稻技术优势,湖南在60多个国家推广种植杂交水稻800多万公顷,让每公顷产量比当地高出2吨以上;农业援外项目走进马达加斯加、菲律宾等20个国家,1000多人次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育繁推”一体化服务;开设粮食安全部长级研讨班,为100多个国家培训3万多名农业技术人员。
湖南支持建立中老职业教育产教联盟,3个职业教育标准通过老挝认证,成为中国输出老挝的首批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中泰高铁职教项目”入选“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首批特色项目。湖南省内高校与76个国家和教育机构签订合作协议1100余份,设立“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奖学金。
展望未来,白皮书指出,湖南将构建更高标准的互联互通网络,打造更高水平的产能合作高地,搭建更高层次的人文交流平台,培育更高质量的新领域合作增长点,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上展现新气象、彰显新作为、开创新局面。(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