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0 07:02:43 来源: sp20241110
图为游客在澳门大三巴牌坊前游览。 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摄
图为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北区。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摄
图为香港司机在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使用“一站式”通道驾车通关。 新华社记者 黄国保摄
图为港珠澳大桥。 邓国晖摄(人民视觉)
风拂南粤,潮涌湾区。
5.6万平方公里、8000多万人口、2022年GDP超13万亿元……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不久前,粤港澳大湾区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主线正式贯通,深圳和中山将进入“半小时生活圈”;往南走,港珠澳大桥如长虹卧波,在阳光照射下遒劲蜿蜒;从广州南沙港起航的万吨货轮,穿过港珠澳大桥驶向大海;科技创新大步迈进、先进制造业走势稳健、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生产要素便捷有序流动……
今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迸发巨大发展活力,高质量建设大湾区的步伐更加坚实。
服务国家所需,发挥港澳所长——
协同发展加强
“我如今带团去海外,不仅介绍香港,而是推介整个大湾区。”今年5月,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林建岳带领香港工商界高质量发展考察团走进珠海、广州、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进行为期3天的考察。在亲身感受了大湾区的合作潜力巨大、魅力无限后,林建岳不禁这样感慨。
随着今年年初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粤港澳大湾区人流、物流日渐繁盛。一年来,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大湾区建设迎来“加速期”。
深港合作更加紧密。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河套地区科创资源加速聚集,“量子谷”、“湾区芯谷”、生物医药、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科创集群初步形成;9月,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开园,首批16家香港科创机构、企业及服务平台入驻,成为深港两地创新科技合作的新起点;12月,首批10名香港公务员来到深圳展开约3个月的交流协作,标志着大湾区内地城市和香港特区的公务员深度交流合作进入了新阶段。
琴澳和鸣共谱新篇。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现代金融、高新技术、大健康、文旅会展商贸“四新”企业规模持续扩大,“澳门研发+横琴转化”渐入常态,为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横琴深合区实有市场主体超过5.5万户,“四新”产业企业超1.6万户,分别同比增长1.8%和10.2%。
1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发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为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开发开放按下“快进键”。
“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全力对接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香港正推出多项全面提升大湾区城市间高水平合作的重点措施,包括香港与深圳等大湾区城市在规划上深度对接的北部都会区发展等。“香港将充分发挥‘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平台角色,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李家超说。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是澳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的重要平台。”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说,澳门特区政府将持续与广东省政府紧密合作,围绕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的初心,善用“一国两制”制度的优势,发挥澳门自身优势特点,不断健全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更大力度推进合作区高质量建设。
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
融合发展加速
今年10月,港珠澳大桥迎来正式通车5周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黄金通道”,5年来,港珠澳大桥累计客流达3600万人次、车流750万辆次,大桥口岸进出口总值达7187.5亿元人民币。尤其自今年1月1日“澳车北上”和7月1日“港车北上”政策落地实施后,北上港澳单牌车已超百万辆次。
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南沙大桥、广汕高铁等基础设施“硬联通”,让大湾区交通运输互联互通持续推进;12月12日起实施的“经珠港飞”,令内地旅客可通过陆路直达香港机场……“轨道上的大湾区”和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加速推进,便捷通达的交通网络,加速了大湾区融合发展。
基础设施“硬联通”日渐完备的同时,大湾区也在持续深化规则机制“软联通”。今年4月,粤港澳三地在深圳共同公布110项“湾区标准”,涵盖食品、粤菜、中医药、交通、养老、物流等25个领域,让“一体化”真正走入居民生活。其中,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类14项,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类16项,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类80项。小到广式月饼、广陈皮、传统凉茶,大到楼宇可持续发展指数、食品冷链应急配送规范,如今都有了统一标准。
在粤港澳三地的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港澳居民在大湾区内地生活发展不断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粤澳社保一窗通”投入使用,澳门居民在横琴可跨境办理澳门社会保障服务;粤港互设“跨境通办”服务专窗,两地分别推出首批超过50项“跨境通办”政务服务,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跨境办事便捷度;“港澳药械通”政策扩展至深圳、广州、珠海、中山等地的19家指定医疗机构,港人在内地就医更便利;粤港签署扩展《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合作意向书,香港老人可选择到内地养老……
“这些措施让粤港两地居民和企业办理政务服务告别‘两地跑、折返跑’,我们都成了受益者。”在广州发展的港人陈志明感慨,这些便捷服务普通民众可及可感,让大湾区互联互通落到了实处。有了这些“软联通”,港澳企业也明显感受到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投资和发展更加顺畅。
从基础设施“硬联通”,到规则机制“软联通”,再到湾区居民“心联通”,更加便利的营商环境、更加优质的生活圈,正吸引“八方来客”在粤港澳大湾区学习工作生活、创新创业,有力促进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持续打破壁垒,推动规则衔接、要素流通,这对于粤港澳三地协同发展尤为重要。”香港贸易发展局中国内地总代表钟永喜说。
青年成长成才,书写精彩人生——
逐梦舞台加大
在横琴总部大厦8楼的人和启邦显辉(横琴)联营律师事务所内,从澳门律师黄景禧办公桌旁的窗户望去,左面是横琴,右面是澳门,琴澳融合之景尽收眼底。“我现在是琴澳新青年。”黄景禧这样介绍自己。
出身律师家庭的他,不但通过了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取得内地执业资格,还是合作区首批港澳籍仲裁员。“事务所50多人中有10余人是澳门籍律师。”黄景禧说,从横琴回到澳门的家中只需半小时车程,极大地方便了澳门律师来横琴执业。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3200多名港澳专业人才在大湾区内地执业,涵盖法律、医疗卫生、建筑规划等领域,累计3500多人通过粤港澳“一试多证”合作项目获得三地技能证书。广东省已开设237个“湾区专窗”,港澳居民在粤参保达34.67万人次,在粤就业创业港澳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得到进一步落实。
不仅仅是就业,在大湾区广阔的天地间,创新创业的“沃土”加快形成,为粤港澳三地青年逐梦打造大舞台。
11月8日,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北区(二期)项目正式竣工,粤港澳青年“圆梦加速区”再扩容。从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到广州南沙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从珠海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到佛山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基地……一家家创新创业基地,孵化出一个个创业计划的同时,也孵化出一个个大湾区青年的青春梦想。数据显示,珠三角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已累计孵化港澳项目约4000个、吸纳港澳青年就业约5500人,大湾区成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热土。
“我们公司在香港成立,现在总部搬到了深圳前海梦工场。这里舒适的办公环境,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前海主题派对文化(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周杰说。
如今,越来越多港澳青年认识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潜力巨大,投身大湾区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香港青年联会今年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5.5%的受访者认同大湾区对事业发展带来机遇,71.3%愿意到内地工作或发展事业。广东针对港澳青年推出的“百企千人”实习计划、“大湾区职场导师计划”“澳门青年实习计划”“大湾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双选会”等,都受到港澳青年热烈欢迎。
李家超介绍,为帮助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创业发展,香港特区政府推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和“创新创业基地体验资助计划”,已成功培植200多个青年初创团队,其中不少香港青年企业家已落户在大湾区内地城市。接下来,香港特区政府还将成立“大湾区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联盟”,邀请大学、非政府机构、创投基金等加入。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