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赋能京津冀高质量发展 经济韧性与活力不断增强

发布时间:2024-11-09 14:47:50 来源: sp20241109

省域交界处的“断头路”上架起连接两地的新轨道,北京二环路边的批发市场变为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延续千年的古老运河在治理后变身生机勃发的“生态河”……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京畿大地上的新变化接连涌现,不断书写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科技创新能力最强、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区域政策室主任李晓琳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京津冀地区承担着参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领示范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

一张蓝图逐步变成现实,主要成果有哪些?下一步将如何发力?

李晓琳介绍,去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为10.4万亿元,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特别是河北高质量发展进入快车道,在承接与合作中加快形成新动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明显增强,2023年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1.4%,比2013年提高了9.6个百分点。

李晓琳分析称,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间,主要在三方面持续发力,一是三地围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牛鼻子”问题,实现空间共享、功能布局再优化;二是持续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形成参与全球科技产业竞争的重要引擎;三是三地“同城化”程度不断提升,宜居宜业宜游宜创优质生活圈加快构建。

其中,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方面的成果尤为突出。记者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获悉:截至去年底,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数量突破1万家。

京津冀三地科技部门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数据显示: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由2013年的3176项增长至2023年的6758项,年均增长率7.8%;成交额由2013年的71.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748.7亿元,年均增长率26.5%。

“产业链创新链协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命题。”李晓琳表示,近年来,三地围绕放大北京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增强津冀承接能力等主动发力,共同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形成了“北京研发+津冀协同制造”模式。

据了解,河北省的衡水创新港自2017年11月成立以来,不断“走出去”,持续“引进来”。“入驻企业迅速成长,平台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越来越强,一大批京津转移新兴产业在这里集聚成势、发力‘智造’。”衡水创新港副指挥长张庆六介绍,目前,园区企业获得专利数已达到93项,集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共130余人,持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向纵深拓展。

 十年来,京津冀三地互补互促、协同共进,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下一步,还将朝哪些方向发力?

“未来,一方面建议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上发力。”李晓琳表示,要进一步增强北京原始创新、技术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功能,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带动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共同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另一方面建议在增强津冀承接能力上发力。”李晓琳表示,津冀两地要继续立足自身产业比较优势,积极借力北京科技创新成果外溢效应,加快自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增强津冀重点承接平台功能。

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夯基垒台、落子布局,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同步推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未来,一个发展更协调、动力更澎湃的京津冀还将展现更大作为。(实习生张艺弛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阅读】

着力优化提升首都功能 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新阶段

(责编:申佳平、高雷)